焦点信息:清明节将至,什么时候上坟合适?都有哪些民间习俗和禁忌?

首页 > 焦点 > 正文
2023-03-29 07:01:31

来源:读书文史

文 | 读书君


(资料图)

清明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民间有“三日清明,四日年”的俗语说法,可见清明节的重要性。清明节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年春之始的标志性节气,更是因为它是我国传统扫墓祭祀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在中国,人生的两大事为生与死,甚至死亡超过了出生带给人的冲击和顿悟。人去世后,不管有钱没钱,都需要走个形式,体面下葬,为此我们经常在小说或电视剧中看到卖身葬父、葬母的情节,这并非夸大,而是中国这种几千年来“生死为大”的传统思想观念,早已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的脑中。

也正是如此,清明节成为中国最盛大的祭祀节日。每年到了清明节之际,不管离家多远的游子都会不辞辛苦回到故乡,为逝去的亲人上坟扫墓,这既是寄托哀思,也是表达对先人们的敬重和缅怀。

扫墓祭祀的习俗,在我国的起源相当早,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对墓葬非常重视,扫墓祭祀就成了日常活动。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就有写到过一个被众人耻笑的齐国人,经常到东郭坟墓去和乞丐们抢食扫墓祭祀的祭品,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扫墓习俗就已经非常盛行。

清明节前后要去扫墓祭祀,俗称上坟。在民间,上坟也有不少的礼仪习俗讲究。

01 那么,清明节上坟有什么讲究?什么时候上坟合适?

今年的清明节比较特殊,为闰二月清明节,也就是闰二月又逢清明节。在民间有“闰月清明不上坟”的讲究,关于原因,读书君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今年清明节“不一般”,闰月清明不上坟?看看民间都有哪些说法》)。

民间认为闰月是一个不太好日子,不宜婚娶,不宜大兴土木,不宜上坟祭祀等,否则,容易带来晦气。闰月清明节,不宜在清明节当天上坟,可以提前后延后。当然,从理性的角度看,那只是民间说法,并不具有科学性。抛开封建迷信不说,习俗活动反映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也折射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

何时上坟比较合适?

清明节时间通常在每年公历的4月5日。不过,严格来说,其节日的时间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清明节前后10天左右(共计20天),都属于清明节期。

按传统的习俗习惯,清明节扫墓祭祀的这一天,在上坟之前,首先需要将坟墓的杂草枯枝清理干净,然后再为坟墓培上新土,将坟墓塑回饱满的状态,表示墓主人有后,子孙孝顺。

当然,除了表达对已故先人的孝敬和缅怀,这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扫墓祭祀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好坏与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着巨大的关系,为此扫墓祭祀需要好好对待。

《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这里描写的便是关于修整坟墓的情况。

修整好坟墓之后,亲人们会带上瓜果酒肉,以及金银彩纸、花纸(黑、白、红)等祭品到墓地,然后将食物祭品摆放到坟墓前面,再点上香烛,倒上茶酒,焚烧纸钱,最后叩头行礼祭拜。祭拜时双手合并在胸前,依次或者并列跪拜。

在祭拜过程中,往往还要放鞭炮、烟花,表示对祭祀的重视。富裕的家族,讲究排面的家庭,还会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如果家庭经济比较拮据,通常只放小鞭炮,或者不放。

在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较差,供品一般是面条、点心、馍馍、香蕉等,如今人们物质水平提高了,供品不仅是大鱼大肉,还有各种高档珍贵的物品。焚烧的纸钱也不仅仅是“金银”,还有“房子”、“车子”等。这从中也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状况,以及某个时代社会的思想风气状况。

关于上坟扫墓的日期,通常是清明节“前后数日”,这都是适合上坟的时间,一般以清明节前一周为佳。有些地方扫墓避开清明节当天,而是选择临近清明节前的“单日”进行祭祀活动。

具体时间通常由家族里的长辈,兄弟姐妹们商量确定,若父母还有一方健在,则父母在哪家就在哪里集合。若父母都还健在时,民间有说法,已经出嫁的女儿不能在清明节当天回娘家上坟。扫墓完成后,家庭内部通常会集聚在一起吃一顿饭。

在一些地方,扫墓时间分新坟和旧坟的区别。亲人过世不满3年的,要在清明的前一天去祭拜。与此同时,还要拜“山公山母”,摆上祭品,点上蜡烛,插上香,然后烧纸钱,请山公山母照顾刚入土为安的逝者。过世超过3年的,可前可后,可在清明当天祭拜。

需要注意的是,清明节上坟扫墓是庄重的,清明节的仪式要做到位,所需物品要提前准备好,通常提前两三个星期准备好,包括要买经文、香火炮竹,祭祀所需要的猪肉、鱼、蛋、水果等。

02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以万物清明而得名,《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情景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春天到了,大地回春,万物一片生机,晴朗而明净。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清明节最早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渐渐传到民间,在经过了历代的沿袭后,成为了全国固定性的习俗节日。

说起清明节的由来,大家首先想到的寒食节,春秋名臣义士介子推。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流亡期间,在饥荒交迫,快要饿死之际,是随臣介子推舍身救命,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块肉给他充饥,最后才保得性命。

后来,晋文公回国当上了国君之后,想要给介子推封官加爵,介子推不愿意,带着自己的老母亲到了深山(绵山)里隐居。之后,晋文公亲自带着人马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为所动,躲藏在山中。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誓死不从,抱着老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从此民间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吃寒食。之后,寒食节和清明节合并,成为主要的扫墓祭祀节日。

03 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

清明节有不少的习俗活动。比如:

①插柳

每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有插柳或戴柳的习俗。中国以清明、中元节和十月初一为三大鬼节,根据民间的说法,插柳或戴柳有驱邪的作用,为此将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记载:“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节是鬼节,插柳条正好是春节利于发芽,人们便纷纷插柳条戴柳用以辟邪了。

②踏青

清明节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为此,在扫墓之余,带着一家老少到山间乡野去踏青游玩再适宜不过。

③吃青团

清明时节雨纷纷,恰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乡间地头的许多野菜长得娇嫩茂盛。民间在清明节这一天,有采摘艾草做艾草青团、艾草糕、艾草糍粑等习俗。青团又称清明饼,吃时令蔬菜,取其“青”字,表清明之青。

除此之外,还有放风筝、斗鸡、踢蹴鞠、打马球等习俗。

04 读书君说

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半)和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被称为我国的“三大鬼节”,在24节气中,清明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气,因为它既是节气,也是重要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礼俗文化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精神和信仰。

参考资料:

屠国平编,绍兴民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THE END

相关热点

6月20日,资本邦了解到,一改上周的强势走势,今日,新东方在线(01797 HK)及新东方(09901 HK)H股股价均下跌。截至港股收盘,新东方在线跌32
2022-06-20 17:29:10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