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河怒涛
(资料图片)
2017年9月19日,上午8点,与李约者各开一台共享单车,开始欣赏保山市容市貌,保山市城市不大,但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周围连绵起伏的群山,是个南北形的坝子,市内街道规整,经络分明,正阳南路,北路,保岫东路、西路,是市内主要街道,在市中心交叉,把城市分成四个部分。街道两旁高楼林立,绿树成荫。
骑车来到地处隆阳区文化中心广场的保山博物馆。
博物 馆的建筑奇特,按中国古代南方铜鼓式样设计建造。正面书“九隆传说”四字,其上浮雕图案,是描给哀牢山起源。还有“丝道双虹”、“永昌象耕”、“强渡怒江”三幅描绘保山历史长河的大型浮雕作品。四幅主题各异的浮雕画,组成馆舍“鼓身”部分,联合“鼓面”,使得整个建筑颇具独特匠心,充满宏大气势。
踏进博物馆,抬头仰望,馆顶给人直通苍穹,知天晓地,横贯经伟,博古道今之感。不得不佩服建筑设计师的构思之巧妙,枝艺精湛。
保山博物馆,是地改市后,1999年9月建成并布展开馆。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24平方米,坐南朝北,整个建筑面积通高19.6米,最大直径56.6米。里边设有《史前文化》、《哀牢青铜文化》、《永昌文化》、《滇西抗战》、《历史人物》、《民族民俗文化》、《自然资源》、《高黎贡山人类与环境》等固定展览。现有馆藏文物1万件(套),主要源于考古发掘、调查采集、征集、移交、调征、捐赠。主要有化石、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书画、金银器、货币、竹木器、牙骨器、文房四宝、滇西抗战和少数民族文物等。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182件。
我与李约者,开始一个一个展厅参观,有的厅仔细的看,有的厅走马观花的看。
《史前文化》厅,展览从距今400一800万年的羊邑古猿,8000一12000年的塘子沟旧石器文化和5000一3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三个板块。在国家一级文物“姚关人头骨”前,我与李约者驻足。这个人头骨化石,1987年出士于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蒜园村小汉庄万仞岗。为云南旧石器时代遗址中,迄今为止所见的最完整的头骨化石,距今一万年至7千年。头骨呈灰黄色,保存有颅骨和下颌骨,整体保存完好,颌齿完整,上颌保存有12枚,左上第一、第二门齿系死亡前脱落。原因是施甸一带的少数民族旧有风俗,“遮齿”,女子在结婚时需要拔掉两颗门牙,这具化石证明这种风俗有始于旧石器时代。
这个姚关人头骨文物是保山博物馆镇宝文物。